專案管理與AI整合應用

駕馭 AI 提升專案效能,從起始、規劃到結案,全面掌握成功關鍵

講師照片

Cliff Wang, Ph.D.

dr.cliffwang@a2psdm.com

Copyright © 2025

課程 Podcast

啟動 AI 互動功能

為了使用下方的 AI 實戰演練,請選擇您的 AI 服務並貼上對應的 API 金鑰。

1. 選擇 AI 服務提供商:
2. 輸入您的 API 金鑰:

您的金鑰只會儲存在您目前的瀏覽器中。可從 Google AI Studio, Deepseek, 或 OpenAI/Azure 免費取得。

請注意:部分服務在免費額度用完後,可能需要您在該平台設定付款方式或儲值才能繼續使用。

專案管理鳥瞰

一個本質,兩種典型:駕馭不確定性

專案管理的本質

專案管理的本質在於「管理未來的不確定性」。無論是需求範疇、時程、資源還是採購,專案經理的核心任務就是在有限的資源下,引導團隊航向充滿未知的目標。

瀑布式 (Waterfall)

一種傳統的、線性的專案管理方法。它將專案分為依序進行的階段(如:需求分析、設計、開發、測試、部署)。

  • 特點:計畫周詳,階段分明,每個階段完成後才能進入下一個。
  • 適用情境:需求明確、變動少、技術成熟的專案,如建築工程。

敏捷式 (Agile/Scrum)

一種迭代的、增量的開發方法。它強調快速交付、持續回饋和靈活應變。

  • 特點:將大專案拆分為多個短週期的「衝刺 (Sprint)」,每個衝刺都產出一個可用的產品增量 (MVP)。
  • 適用情境:需求不確定、變化快、需要快速回應市場的專案,如軟體開發。

核心觀念測驗

1. 你的團隊正在開發一款全新的手機 App,市場需求尚不明朗,功能可能隨時需要調整。請問哪種專案管理方法更適合?

2. 在專案管理中,被稱為「三重限制 (Triple Constraint)」的三個關鍵要素是什麼?

起始流程 (Initiating)

專案的「出師表」:專案章程 (Project Charter)

核心理念

起始流程是專案管理的第一步,其核心產出是「專案章程 (Project Charter)」。這是一份正式批准專案成立的文件,如同諸葛亮的《出師表》,它賦予專案經理權力,並明確定義了專案的目標、範疇、主要利害關係人等,是整個專案的最高指導原則。

專案章程的關鍵要素

  • 專案緣起與目標 (Justification & Objectives): 為何要做這個專案?要達成什麼商業目標?
  • 專案範疇 (Scope): 專案包含什麼?不包含什麼?
  • 主要交付成果 (Deliverables): 專案結束時要產出什麼?
  • 利害關係人 (Stakeholders): 誰會影響專案,或被專案影響?
  • 高階風險 (High-level Risks): 有哪些最主要的潛在威脅?
  • 預算與時程概估 (Budget & Milestones): 大概需要多少錢?重要的時間節點為何?

起始流程測驗

1. 專案章程 (Project Charter) 的最主要作用是什麼?

2. 下列何者「不」是專案章程 (Project Charter) 通常會包含的內容?

AI 輔助撰寫專案章程

規劃流程 (Planning)

化整為零的藝術:WBS 與風險分析

工作分解結構 (Work Breakdown Structure, WBS)

WBS 是規劃流程的核心工具之一。它將專案的總體工作,依循 MECE (相互獨立,完全窮盡) 原則,層層分解成更小、更易於管理的工作包 (Work Package)。這有助於更準確地估算時程、成本與資源。

風險管理:潛在問題分析 (Potential Problem Analysis, PPA)

專案管理是管理不確定性,而風險管理就是其具體實踐。PPA 是一種「超前部署」的思維,分為 Plan A (預防行動) 和 Plan B (應變行動)。

  • Plan A (預防行動): 針對「未來可能的原因 (Likely Causes)」,採取措施降低其發生機率。
  • Plan B (應變行動): 針對「未來可能的後果 (Likely Effects)」,預先設定好觸發點 (Trigger) 與應對方案,以減輕衝擊。

規劃流程測驗

1. 在建立 WBS 時,MECE 原則指的是什麼?

2. 在 PPA 風險分析中,「為可能發生的原因,預先採取預防措施」屬於哪一類行動?

AI 輔助建立 WBS

AI 輔助風險分析 (PPA)

監控流程 (Controlling)

專案的儀表板:實獲值管理 (EVM)

核心理念

實獲值管理 (Earned Value Management, EVM) 是一種整合範疇、時程與成本的專案績效衡量技術。它能客觀地評估專案的健康狀況,並預測未來的趨勢。

關鍵指標

  • 時程變異 (SV = EV - PV): 負值代表時程落後。
  • 成本變異 (CV = EV - AC): 負值代表成本超支。
  • 時程績效指標 (SPI = EV / PV): 小於 1 代表時程落後。
  • 成本績效指標 (CPI = EV / AC): 小於 1 代表成本超支。

註:PV (計劃值), EV (實獲值), AC (實際成本)

監控流程測驗

1. 在 EVM 中,如果你的專案成本績效指標 (CPI) 為 0.8,這代表什麼?

2. 如果專案的時程變異 (SV) 為負值 (-10,000),這明確表示?

AI 輔助 EVM 分析

AI 專案助理工具箱

運用 AI 處理專案管理的各項挑戰

將專案管理理論與 AI 工具結合,快速產生文件、分析風險、評估績效與制定策略。這個工具箱提供多種模型,幫助您將複雜的專案任務轉化為清晰的行動方案。

AI 分析模型實戰

請選擇分析模型:

結論與討論

專案管理總結心智圖

課程總結心智圖 (點擊放大)

  • 一個本質: 專案管理的核心是駕馭與管理未來的不確定性。
  • 兩種典型: 根據專案特性,靈活運用瀑布式 (Waterfall) 的詳盡規劃與敏捷式 (Agile) 的迭代彈性。
  • 五大流程: 遵循「起始、規劃、執行、監控、結案」的 PDCA 循環,確保專案穩健推進。
  • 十大知識體: 系統性地管理整合、範疇、時程、成本、品質、資源、溝通、風險、採購與利害關係人。
  • AI 賦能: 善用 AI 工具,在專案章程、WBS、風險分析(PPA)、成本控制(EVM)等環節提升效率與決策品質。
  • PMBOK 7 展望: 新版的專案管理更強調價值交付、僕人式領導與全域思維,值得持續關注。

最終目標:以人腦的策略智慧與批判性思維為主導,駕馭 AI 的強大執行與分析能力,將專案管理的挑戰轉化為組織的競爭優勢。